找到相关内容9516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敬述先师李元松先生的“现代禅”思想

    一个困惑,那就是为什么实际的身心总是距离经典那么远?或者说为什么经意能够懂,却感受不到?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和心境之间有一道鸿沟隔绝,所以想要不发脾气做不到,想要不担忧做不到,想要平息纷飞的杂念也做不到……...

    金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5088591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简易解

    名目,而无色质。“六入”即在胎中开张六尘所入之处,此即六根具足时期。“触”即出胎之后,六根着六尘。“受”即领受顺逆之境。此五项是今世所得之果,即现在所感受之苦谛。“爱”即于尘境有所爱好。“取”即取着所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1988617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

    的是因,感受的是苦果。我们想断苦果,不能从苦果上断,必定要从集因上断。   “灭”是断集因。眼不见,耳不闻,鼻不嗅,舌不尝,身不感触,意不思想,六根通通断了,灵性里面,只有清清净净的一念,是寂静的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4.html
  • 普贤上师巴支仁波切的故事

    ,此时她已经很习惯于时时围绕着这位新同伴身旁温和、安详、自在的气氛;而且自从与巴珠同行后,一种无可言喻的宁静和愉快的感受,取代了她的哀伤。   她抱怨地说:"别说蠢话!还是一起走吧,一直到现在您都很...年轻人,你们不会感染上我的病,这叫做'菩提心',很难传给像你们这样年轻健壮的战士!"三个人有些迷惑,跨上马急驰而去。后来巴珠说:"或许这无私的菩提心也是会传染的,因为你可以从伟大的精神修行者处感受到它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5990572.html
  • 想知道自己命运的,不要错过--明华居士

    「因果」是真的要去「还」,要去「了」的!「还了」之后,那债才拿清,那劫数才会完!偿还时的痛苦,却是只有受者,才能感受得到,只不过如果不是极痛苦的话,也不会每天打开报纸,也会见到有人自杀了!他们是因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691030.html
  • 东亚与和合——儒释道的一种诠释

    、肃反、三反五反互助组及“三大”改造运动:粮食统购销   运动一直到“文化大革命”,大大小小所有运动都无缺席的人,感受更深沉痛切,“良知”   的付出更巨大。我们都对那个生气盎然的生活世界的僵死化,...。   (六)美。美是善、好的意思。《说文》:“美,甘也。”它是指文化思想中诸元素、要素具   有肯定性审美价值,以及符合人的审美需求而引起审美感受的那些方面。美是自然、社会、   人际、人自身由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7.html
  •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

    从而获得了在印度大地上的广泛流传。   从现存的佛典资料来看,佛陀出家的动机乃至后来创教立说,都与当时的社会和时势直接相关。佛陀深切地感受到在奴隶制压迫和大自然威胁下人生的种种苦难,他所关心的是解脱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391557.html
  • 《隐喻文化学》第八章 宗教的必然是象征的

    版,第222-223页。   正如美国的威廉·詹姆斯在《各种宗教经验》里说:“培养我们与造物之力息息相关的感受,我们就更能直近万物。……当我们在上帝中目睹万物,并向他供奉所有,我们就将领略普遍且超然...

    赵维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191579.html
  • 牟宗三与现象学

    感受到较多的亲和力的原因。当然,牟宗三虽然认为康德指出了上述两难,却并没有解决它。这也构成他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理解。牟宗三在总体上认为西方哲学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,它的发展趋向是以牺牲道德形而上学为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391605.html
  • 关于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再思考

    还是抄一点她的文章吧:   在他的感受里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文化和人民的心态可谓病入膏肓。人们醉心于利用新兴的科学占领财富,一味放纵钻营的才能,而忽视心灵的培养。人们以机械的生产压制真正的创造性,而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891618.html